年轻人最不缺的结婚条件被取消了
近日,首批无需户口即可登记结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“不用户口就能领结婚证”的流程。然而,评论区却引发了集体吐槽:“婚姻就像网购,离婚就像卡在退货上的订单”、“长进严出,是婚姻诈骗的新形式”。这一看似简单的政治调整,实际上却引发了当今年轻人对婚姻制度的深层信任危机。当科技的便利消除了传统婚姻的“仪式门槛”,法律程序又对婚姻退出机制施加了限制,一个耐人寻味的悖论随之而来:我们是在追求婚姻自由,还是在制造更隐蔽的制度围城?
过去,户口簿作为结婚登记的必备文件,本质上是家庭控制的“防火墙”。年轻人如果要结婚,必须和父母达成共识。这不仅代表着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尊重,也是对婚姻稳定的无形保障。但当民事登记处宣布“可以用身份证登记”时,这道防火墙就崩溃了。杭州的一对95后情侣小林和小陈在领证后坦言,没有父母在场的情况下直接登记的“隐私感”让他们“感觉像是在玩成人游戏”。这种鲁莽感的背后,是家庭参与感的完全缺失——婚姻已经从“两个家庭的契约”异化为“两个人的冲动”。一位母亲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留言:“以前孩子结婚,我至少可以通过户口簿核实对方家庭的身份。现在他们竟然敢在手机上填个表就领结婚证,我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。”户口簿的废除,不仅简化了行政程序,也消解了代际之间关于婚姻的共识。
与结婚门槛降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离婚程序的“收紧”。根据《民法典》,离婚须经过“申请—受理—反省—审查—登记”五个程序,反省期内,任何一方反悔的,均可撤回申请。这种“进得容易,出得难”的制度设计,暴露了婚姻制度的深层次矛盾。广州律师张敏指出,在她代理的离婚案件中,超过60%的当事人因为冷静期制度而被迫延长痛苦期。一位遭受丈夫虐待的妻子在冷静期内多次试图撤诉,但依然被困在婚姻的牢笼里,因为“冷静期不能中断”。民政部曾表示,设立冷静期是为了减少冲动离婚的情况。但数据显示,2023年全国离婚率较上年仅下降1.2%,而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比例却上升了8%。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,制度设计者的良好意愿显得无能为力。
审忆,审忆媒体,头条,批发,地摊,新闻资讯,生活,美食,情感,教育,论坛,科技,汽车,母婴,美妆,时政新闻,国内新闻,国际新闻,社会新闻,时事评论,新闻图片,新闻专题,新闻论坛,军事,历史审忆新闻网
奥罗奇,天下,国际,全球经济,社会万象,娱乐,时尚要闻,文化,军事,视频,科技,营销,职场,管理
爱深炽,服饰,内衣,运动,户外,日用,百货,食品,饮料,母婴,玩具,鞋包,配饰,美妆,日化,数码,家电,汽车,用品,机械,五金,仪表,包装,办公,文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