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为什么没有中国那样的高铁
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·沃尔夫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段视频引发全球热议。视频中,他站在中国高铁站的人群中,指着驶过的列车问道:“为什么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可以修建4.8万公里的高铁,而拥有3亿人口的美国却连500公里都修不了?”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却凸显了两种经济体制发展逻辑的本质区别。
沃尔夫指出,美国并不缺乏科技能力——早在1965年,国会就通过了《高速地面运输法案》,1969年开通的华盛顿至纽约“城际快车”也曾是世界一流。然而,中国的高铁如今已经可以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翻山越岭,而美国最快的Acela列车却还在使用上个世纪的老旧轨道,时速也只有241公里。这种反差的核心在于资本逻辑与民生逻辑的碰撞。加州高铁线路的“死亡”就很有代表性:该项目2008年启动时,预算为330亿美元,计划连接洛杉矶和旧金山。结果,17年后,烧掉了1280亿美元的资金,却铺设了不到200公里的轨道。民间资本算计回报后退出,政客们争相拉票,最终让这个项目成为“全球基建史上的笑话”。
“资本只看盈亏,政府的责任是照顾民生。”沃尔夫用这句话解释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异。中国高铁建设初期确实面临亏损压力。京沪高铁开通三年累计亏损逾130亿元,但政府将其视为“流动人口民生工程”,票价降至每公里0.4元,农民工春运返乡座票20年来未涨价。即使因此造成经济损失,政府也将确保偏远山区能够通行高铁。相比之下,在美国,从纽约到波士顿300公里的火车票价格相当于2200元人民币,是中国的六倍。然而,这些马车就像是“移动的古董博物馆”。这种对比让沃尔夫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:“经济应该服务于资本还是服务于人民?”
中国高铁从车轮到控制系统已实现95%的国产化,打造出全球最完善的高铁产业集群。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必须引起重视。加州高铁线路必须从日本川崎重工购买转向架,佛罗里达州高铁“光明线”采用德国西门子技术,甚至连钢轨都要从韩国进口。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中国工人用了五年时间建成了世界第一条环岛高铁(海南),而美国加州30公里高铁试验线却因缺乏足够的钢铁工人而迟迟未能完工。
中国高铁网络与城镇化进程正在“双向”发展——贵州六盘水高铁站建成后,当地野生菌48小时内直送上海米其林餐厅,农民收入3年内翻番;美国中西部地广人稀,城市结构形似“摊开的煎饼”。即使高铁建成,乘客到站后仍需行驶数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。沃尔夫尖锐地指出:“如果1%的精英掌握了90%的决策权,那么像高铁这样惠及普通民众的项目就注定要失败。”数据显示,美国航空业游说团体正在加大
审忆,审忆媒体,头条,批发,地摊,新闻资讯,生活,美食,情感,教育,论坛,科技,汽车,母婴,美妆,时政新闻,国内新闻,国际新闻,社会新闻,时事评论,新闻图片,新闻专题,新闻论坛,军事,历史审忆新闻网
奥罗奇,天下,国际,全球经济,社会万象,娱乐,时尚要闻,文化,军事,视频,科技,营销,职场,管理
爱深炽,服饰,内衣,运动,户外,日用,百货,食品,饮料,母婴,玩具,鞋包,配饰,美妆,日化,数码,家电,汽车,用品,机械,五金,仪表,包装,办公,文教